净空法师主讲
尤惜阴居士曾说,《了凡四训》是奉行《感应篇》与功过格的事实。了凡先生所用的功过格,我们在《德育古鉴》里刊出来了。《德育古鉴》就是一部功过格的感应录,完全是依功过格而编的,不但教我们修行,且加强我们的信心。《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一篇是补充《了凡四训》没有说到的地方。都是于世道人心很有利益的好文章,我们同样把它当做宝典来受持。读过之后,自己更应当深深的反省、检点。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社会,必须认真修学,才能趋吉避凶,转灾祸为吉祥。
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
俞先生是明朝嘉靖时候的人,跟袁了凡先生是同一时代。嘉靖年间,国家做了不少事,佛教里也有一桩大事,就是《方册大藏经》的刊行。从前《大藏经》都是折叠的本子,诸位在寺院里所见,诵经拜忏时用的‘折本’。古代经书都是折本。用线装订的,就称‘方册版本’。第一部方册版本是嘉靖年间编印的,这一部藏经就称《嘉靖藏》。嘉靖是指年代;憨山大师—德清和尚,发起主其事;编辑地点在金山,所以也叫做《金山藏》。经书从折叠本转为线装本,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是佛门里的一桩大事。最近出版的《中华大藏经》第二辑,原 ...
道源法师讲述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嘱者,嘱咐。累者,负累。法华文句云:‘嘱是佛所付嘱,累是烦尔宣传。’世尊每于法会说法将欲终时,都会将此次法会所演妙理,殷勤嘱咐与会大众,令世世流传利益群生。此品是第十三品法筵将终,世尊以人天大众嘱累地藏菩萨,俾使未来众生,得蒙解脱,待弥勒下生于将来。‘人’者梵名摩冕赊,华言‘意’,亦即诸有所作,先思量忆念,故人又称为意。又训为‘忍’,于世违顺,人能安忍故。天者有三十二种,欲界有十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合计三十二天。又为什么先谈人后谈天呢?大论云:‘若善男子,能行是甚深般若波罗蜜者,当知是人,人道中来。所以者何?三恶道中罪苦多故,不得行深般若。欲界诸天著净妙五欲,心则狂惑故不能行。色界天等深著禅定味,故不能行。无色界天无形故,不能行。’又四恶趣众生,倘蒙菩萨救拔利益,亦生人天之中,亦在咐嘱之内。故虽言人天,其实内含恶道恶业受苦众生。前次于分身集会品中,世尊已经咐嘱过了,这次又再次咐嘱,所以叫付嘱累。世尊嘱了又嘱,无非是悲心深切,眷恋不舍受苦众生,不忍抛弃可怜无智众生,而独入涅槃,所以才这样的殷勤咐嘱!要地藏王菩萨一肩承担普利人天。
尔时世尊举 ...
道源法师讲述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所谓见就是见到地藏菩萨的圣像,闻就是耳朵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若是能够看见或听闻地藏菩萨,内心生起一念纯净信心,莫不获得无量利益,此品就是佛告观世音菩萨,见闻地藏菩萨的功德利益之事。如来顶上放光示现八部,亦叫‘见’。光中能出微妙之音,来赞叹大士,使法会大众同听,这叫做‘闻’。亦叫普见普闻。能细阅恭读本经领会其中妙悟,这是见的利益,阎浮提行恶众生临命终时欲堕恶道,承斯眷属于其耳根念菩萨名,皆能离苦得乐。这是闻的利益。这品所叙,都是地藏菩萨普济众生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完全用众生的见闻二利根,来开引普度九界众生的入道之门。上来十一品讲竟,今当第十二品。
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
这个时候 ...
道源法师讲述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这地藏经十三品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大科,正宗分分四科已讲完。接著讲流通分,这流通分再分两科:一是别流通:是十一品十二品及十三品的前半段。二总流通:是从十三品的‘尔时十方如来……’开始。
科注云:‘校量施福助成佛道,则地藏本愿大意昭明。付嘱已竟大士承领,则一经之正宗大事已讫。此下三品皆为流通此经也。而地神首为护法者,南阎浮提是其所主,故率先护之。使后世修行无障,在在流通也。’地即是土地,神是主宰之义,就是主宰这世界土地者,也就是地神。负责南阎浮提的地神叫坚牢,系属女性。最胜王经云:‘此大地女神,名曰坚牢。’所言护法者,即是拥护佛的正法。本品是叙述坚牢地神受佛嘱咐,誓愿拥护依法修行的众生,第十品已讲完,今当第十一品。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
这个时候坚牢地神禀白世尊:‘我从往昔以来,无论那一尊大菩萨我都来瞻视顶礼,已经顶礼过无数的菩萨,这些菩萨都是具有大不可思议的神通智慧,而且都是在广度众生。因为这些菩萨要广度众生都离不开大地,所以这坚牢地神所看过顶礼的菩萨太多了。坚牢是大地之 ...
儒释道
未读
道源法师讲述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下
这地藏经有十三品经文:分成上、中、下三卷。上面已经讲了二卷九品,接下去要开讲下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前面说到这正宗分分四科,这第四科明成佛因有两品经文,前面讲念佛是成佛之因。这第十品这个助缘就是要布施功德。你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布施就能成佛。所谓较量就是比较。这个六度万行归纳起来有六度,为什么不叫修六度,只叫修布施呢?因为布施就包括六度。布施能摄六度法门。《弥勒般若偈》云:‘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此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弥勒菩萨解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偈颂上,金刚经上就是叫我们要修布施。梵语‘檀那’华言布施,也就是布施度;有三种:叫资生施、无畏施、法施。也就是偈颂上第二句。资生施就是财施,因为财物可以资养生命,或叫财布施。无畏施与法布施解释第二句。此中一二三就是三种布施摄六度。也就是财布施摄布施一个度。无畏施摄持戒与忍辱两个度。法施就摄精进、禅定、般若翻成智慧等三个度。这就是由布施开成三个布施,再由三个布施摄六度的解释。这叫做修行安住之法。不但金刚经叫我们行布施。这地藏经也叫我们行布施,怎么行呢?就是财布施,有多少钱,就随力随分,随你心力财力 ...
道源法师讲述
称佛名号品第九
上来诸品或发明六道差别之相,或赞叹地藏威神之力,或广明利益存亡之事。若不明出苦成佛之因,则初地藏救拔之心,期与众生同成佛果之愿未满。欲成佛果,必须称佛、故有称佛名号品之由来也。又此地藏经从婆罗门女欲救渡其母信邪常轻三宝而大兴供养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此佛告诉他,要知母生处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从这开始,几乎每一品都会提及念佛法门。禅秘要法经中,禅难提比丘请问世尊灭罪之法,世尊告禅难提及敕阿难言:‘汝等当教未来众生,罪业多者,为除罪故,教使念佛。以念佛故除诸业障,报障,烦恼障。念佛者,当先端坐,叉手闭眼,举舌向齶,一心系念心心相注,使不分散。心即定已,先当观像。’故阿弥陀经云:‘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若专念阿弥陀佛,即与称念诸佛名号同等,随人所乐意愿。因为诸佛名号,皆万行万德所成。若念若称,都能消除三障同生净土。所以这里专立一品称佛名号,以救度未来末法众生。以下我们重新叙述:
这正宗分分四科,前面第三科有三品经文,都是说的度脱的缘,南阎浮提的众生喜欢造恶,造了恶业怎 ...
道源法师讲述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阎罗’,全名梵语为‘阎摩罗社’,华译为缚。缚诸罪人之义。或译为‘双世’。彼于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义。如长阿含经云:‘彼阎罗王,昼夜三时有大铜镬自然在前。若镬出宫内,王见怖畏、舍出宫外。镬出宫外,王见怖畏,舍入宫内。有大狱卒,捉阎罗王,卧热铁上,以铁钩擗口使开,洋铜灌之。烧其唇舌,从咽至腹,通彻下过,无不焦烂。受罪讫已,复与诸彩女,共相娱乐。彼诸大臣,同受福者,亦复如是。’或译双王,兄妹二人并王之义。玄应音义云:‘阎摩,此云双,罗社,此云王,兄及妹皆作地狱王。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故曰双王。’或译平等王,平等治罪之义,系地狱之总司也。又译为遮止,谓止罪恶不使更造之义。净度三昧经云:‘阎罗王者,昔为毗沙国王,与维陀如生王共战,兵力不敌,因立誓愿为地狱王。臣佐十八人,领百万之众,头有角耳,皆悉愤怼同立誓曰:‘复当奉助治此罪人。毗沙王者今阎罗王是。十八大臣者,今诸小王是。百万之众诸阿傍是。’’
根据下文,佛告地藏王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由此证明,阎罗王与诸大臣,皆是不可思议菩萨, ...
道源法师讲述
利益存亡品第七
前一品是如来赞叹,说明地藏菩萨威神之力。这一品说利益存亡,正显实事之用。有实惠就叫做利益。利益又可以叫做功德,故说功德利益正是一体两面。不过分别来讲,自益叫做功德,益他的就叫做利益,亡者指已殁,存者指现生者。此品地藏菩萨劝诸众生,当为病人修福念佛、拜祭鬼神慎勿杀生害命。与大辩长者请问,生者为亡者诵经设斋因缘等。通通都不是为自身著想,全是为了利益其他一切存亡众生。所以本品才称为利存亡。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
这个时候地藏王菩萨向世尊禀白说:‘世尊!我观察这阎浮提的众生,举心动念处处逐之外境时时染著,念念与贪嗔痴相应,念念都是罪业,脱离了恶境得到善法利益没多久,就退了最初升起的善心,可是要是遇著恶缘呢,就随顺烦恼愚痴的念念增长,打妄想造恶业都是一连串的造下去。发了愿没多久又退了心,‘若遇恶缘念念增长,夫众生者四大毒器,有秽斯充,六贼狂主,是境皆著。无复逆流之期。唯有循环之势,沦滞生死,封执有为,诸佛为其敛眉,菩萨于兹涕泣 ...
道源法师讲述
如来赞叹品第六
前面已讲了五品;正宗分分四大科,第二品讲的是明能化主。第三、四、五品是明所化机。而以下的六、七、八品是明度脱缘。说明度脱众生的机缘,只要您多亲近地藏王菩萨,一定可以把您的罪业消除,绝对保证不会堕落地狱之中。因为地藏菩萨慈悲广大威德无穷,利益末法众生,所以佛陀在忉利天宫大众之前,特申赞叹。一来特显地藏菩萨从无数劫以来的,慈悲神力不可思议,二来普劝未来世众生供养地藏王菩萨,能得无量无边的福德之利。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
这地藏经里,世尊共放三次光,第一次放光:是如来含笑招集有缘众生到忉利天宫。这是第二次举身放光,(举身就是全身,从头顶到脚举身放光),也就是:将全体度生的责任,都交给了地藏菩萨,表示全部责任付托有人,所以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佛光普照无量无边世界及无量无边的众生,见斯慈光皆得无限利益乃至无上菩提,并于光中出大音声,以大梵音声告诉诸大菩萨及天 ...
道源法师讲述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中
地狱名号品第五
全部地藏经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三品,上来第四品已讲竟,今当讲第五品。在三恶道中,饿鬼畜生的苦事比起地狱轻微,尤以地狱的苦楚最为惨烈。例如:八寒八热等无间地狱。前面经文:光目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普贤菩萨在闻说众生业感品之后,跟著就问地狱的名称。因上文只说到众生业感种种差别,是先受花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而未指出地狱的名称,所以普贤菩萨请求地藏菩萨详说,使未来众生知所畏惧。地狱梵名‘泥犁耶’或‘那落迦’、‘捺落迦’等华译为不乐、不自在、可厌、苦具、苦器、无有等。地狱立于何处?依地藏经言,则在三海之内。如准婆沙论则说在南阎浮提之下。实则地狱有多种,或在地下、或处地上,或居空间。今取最卑下之意故言地狱。名者名目号者称号,因众生造种种之杂业不同,故受报于地狱之中的等次亦有种种差别,各各不同,所以其名号亦别。由于名目繁多,称号不一,须详加说明,使令众生知所警惕。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白地藏菩萨言:仁者,愿为天龙四众,及未来现在一切众生,说娑婆世界,及阎浮提罪苦众生,所受报处,地狱名号,及恶报等事,使未来世末法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