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源法师讲述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前面第三品是业缘品,业缘是由你去攀缘外境的心而去造了恶业,造了恶业堕地狱,这是注重在攀缘的心。而这一品是业感品,业感就是你攀缘造业,一定要感召到果报。阎浮,或称阎浮提,新译赡部洲。阎浮是树名,译为秽。这个洲在须弥山之南方,所以又称为南阎浮提或南赡部洲。众生是指阎浮提中的一切有情,阎浮提众生苦难较其他三洲为多,咸希脱离,所以容易度化,是以诸佛未成佛之前,都发愿生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俾知苦难而勇于修行,早得解脱。故长阿含经云:‘佛告比丘,阎浮提人,三事胜于其他三洲,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又谓东洲人多欲,西洲人甚少造业,北洲人傲慢,圣人不生。唯南阎浮提,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长,基此因缘,所以独标阎浮之名。业感品居第三品业缘之后,故曰第四。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
这里是因为地藏菩萨感念佛恩深重!所以跟佛这样说:‘我现在仰承佛陀如来威德神通之力,所以能遍满百千万亿 ...
道源法师讲述
分身集会品第二
‘分身’—就是‘分身地藏菩萨’。‘集会’就是指通通集会到忉利天宫的法会。也就是十三品中的第二品。刚刚分的正宗分又分四科、第一科‘明能化主’:也就是说明能够教化众生的主人。就是地藏菩萨。人的身体系由于业力所感,假藉四大五蕴而成:只有一个,不可以分化。而佛菩萨的身体,系由诸功德力聚集而成,为化度众生故,可以分身百千万亿个身。或变成百千万亿个种类,如果有特殊的因缘需要,可以利益众生,又可以从百千万亿个身会归为一个身。或从百千万亿个种类而会归为一类。十方世界无边无际,众生的种类各殊,而所造作之业亦各各差别。堕地狱的亦无量无数。因此所招感的地狱亦无数无量。地藏王菩萨悲愿宏深,所以化百千万亿种类的身,到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地狱之中,度脱众生。现在佛陀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阐扬孝道,正是地藏王菩萨发广大誓愿的初衷。所以所有地藏王菩萨的化身从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地狱之中,赶到忉利天宫来参加这个法会,听佛说法,藉此发扬孝顺双亲的真谛与方法。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
这个世界佛国,每一个都是大数目,百 ...
道源法师讲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梵语毗婆舍那,译为‘观’,即是用真智去体察一切事物,俾对一切事物得到正确理地的了解,免去妄加忖度的过失,这就叫做观。所谓众生,或译为有情。有多种解释:(一)众人共生之意。阿含经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间,无男女尊卑,众共生世,故言众生。’(二)众多之法和合而生:是指依一期受报来说,例如法鼓经说万法和合施设,维摩经谓众事会合。大乘义章谓依于五蕴和合而生。故名众生。(三)经过众多之生死;指依业力而流转六道而言。如俱舍光记云:‘受众生死,故名众生。’
‘业’者造作之意,或译为动也;即是动身口意三业,身体屈伸取舍造作叫身业。口之音声屈曲造作叫口业。心的种种思惟造作,名叫意业。你一动就是一业。第二种解释叫因。你怎么样招来果报呢?因一动了这身口意任何一业,如果动的善业,你将来得善果,你动恶业,就招恶业的果报。这个善因恶因的因,就是因果之因的意思。而要发动身、口之业,原由于‘意’故。三业均以意为主。心没有动这个‘意’,不但身不会动,口也不会动。而真正能推动这意业者,实在是由于‘思’所引起。这个心有八个心王,心所法就是‘心王’,所有的法,有五十一个心所,思想在佛经上 ...
道源法师讲述
地藏菩萨本愿经
这是这一部经的题目。‘地藏’两字是怎么解释呢?
地藏十轮经曰:‘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此乃是从比喻去解释‘地藏’德号。这菩萨他的大愿第一、他的忍力第一,地藏经经文一再讲到‘众生刚强,难调难伏’,苦恼难度,菩萨好辛苦把他从地狱救出来,他一转个身,又造恶又堕到地狱里去了。但是菩萨他耐烦,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再度去度他出来,这就是他安忍的力量像大地一样。我们现在居住的这地球大地,众生住在地上,完全是大地载著我们,像个大船。不但载著我们,又资生很多东西如粮食布帛来养护众生,但是我们对大地都对不起,今天给他挖个洞、吃它所生的东西,还要给他弄些小便、大便、垃圾、它都安忍承受,不为所动。这个‘大地’它有两种意义:
一、住持义:普能住持一切众生故;菩萨亦如是:普能救度一切众生故。
二、生长义:‘生长一切药谷茎果、供养一切众生之生命故。菩萨亦如是:能说一切妙法,长养一切众生之慧命故;’
再者‘藏’:那是世间之宝藏,亦有两种意义:
一、含覆义:能含藏盖覆诸珍宝故:菩萨亦如是,广集一切功德故。’宝藏就是装珍宝的一个柜子,它能含藏覆盖一切珍宝,所以叫做宝藏 ...